再生塑料:生產與環保同行

目前,再生資源已經成為我們工業生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材料來源。這一行業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正在逐步地凸顯。再生塑料產業已成為塑料行業中的新趨勢。塑料容易加工成型,而且塑料原料豐富,因此被廣泛使用,甚至可以代替部分木制品、金屬制品等。然而,在塑料被大量使用之后,隨之產生的最大問題就是塑料回收。很難被回收再利用,焚燒的話會釋放有害氣體,掩埋的話極難分解,還會造成土壤污染。而再生塑料可以循環再利用,屬于典型的環保材料,符合當前低碳環保的潮流。專家指出,再生塑料產業也是未來工業發展的一個必須的方向,是制造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盡管如此,中國再生塑料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卻給人們留下了"臟亂差"的印象,也成為政府環保整頓的重點目標。2011年7月,順德杏壇慈溪,在當年4月份五部委聯合發布《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后,杏壇對廢塑料進行了歷史最嚴厲的整治,政府以"淘汰污染,不淘汰行業"為目標,對不合格企業進行整治;2013年再生市場的環保整頓浪潮洶涌,山東、河北、浙江幾個重要的廢塑料市場中一些加工作坊被迫關停。
對于再生塑料產業的環保整頓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廢舊塑料進口及流向問題,而是在再加工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由于國內的回收體系不完善,廢塑料資源未得以充分利用,國內的再生塑料生產企業大部分原料從國外采購。因此,從國外進口"洋垃圾",是否會產生新的環境問題,一直受到環保人士的質疑。
國家也從政策層面上嚴把環保關,對廢舊塑料的進口和加工進行嚴格管控。2012年以來,環保部相繼出臺了《廢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和《進口廢塑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等文件,提高廢舊塑料加工市場的準入門檻,嚴格禁止不負責任的廢料再生加工,同時規范了廢舊塑料進口加工利用企業類型,并對加工利用企業環境保護要求作出了具體規定。
2013年2月1日~11月30日,海關總署統一部署,在全國開展了"綠籬"專項行動,著重防控不達標的廢料進口到中國;查處非法倒賣批文的行為,防止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入那些落后產能或者加工能力不足的企業;查處某些企業的逃稅行為。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是《巴塞爾公約》成員國,該公約旨在遏止越境轉移危險廢料。但是能夠作為生產原料妥善處理的廢料,可以進行交易。目前,在廢料進口方面,中國的進口門檻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中國國內開展的環保整頓行動將進口門檻進一步提高。這主要是擔憂企業在具體加工操作過程中達不到環保要求,因此嚴格管控廢舊原料進口。
談及環保整頓對再生塑料行業的影響,業內人士指出,針對再生塑料行業的環保整頓對小作坊類加工企業影響嚴重,對規模以上企業影響較小。小作坊類企業作為產業鏈最低端的一部分,本身屬于落后產能,不符合整個行業的發展需求。在產品加工過程中,采取粗暴處理的方式,只找產品中的利潤點,對利潤點低或沒有處理能力的部分,隨意丟棄。二次污染問題也大多出現在這類作坊式的小企業里面,像那些進入了產業園區的就不同了,環保一般由園區統一負責,企業分攤到的治污成本就減少了,這就好多了。
隨著再生塑料技術的不斷創新,未來我國再生塑料產業的發展趨勢將是由低質量、高能耗向高質量、多品種、高技術、重環保的方向發展。在去年11月舉行的全球塑料峰會上,美國塑料工業協會(SPI)回收和轉化部門主管KimHolmes指出,盡管在公眾的認知中,塑料存在可持續性問題,但有改變他們想法的機會。"人們或多或少都會認為塑料天生就對環境有害。但事實是,如果塑料在廢棄后能被正確處理,就完全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他說道。
在第12屆歐洲塑料薄膜再生會議上,Axion首席工程師SamHaig指出回收低端塑料薄膜,并將其轉換成燃料和其他可再生產品的時代已經來臨。據他介紹,塑料薄膜質量輕便,其廢棄物在處理的過程中可與廢紙等再生流混合,從而進行二次生產。隨著熱解、解聚、氣化等生物處理技術的不斷推廣,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將低端塑料薄膜垃圾轉換成燃料或其他具有附加值的產品,從而真正實現環保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一直以來,塑料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回收利用是塑料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塑料再生既可節約資源,緩解塑料原料供需矛盾,又可為環境保護作出重要貢獻。同時未來塑料行業的經營者更要改進生產技術,把科技融入到生產中去,提高產品質量,同時注意節約資源,防止環境污染,既為自己帶來利益,也為社會造福,實現環保與經濟效益的完美統一。